国内总部:中国青岛
电话:18669850640
+86-0532-80970886
+86-0532-80979665
邮箱:info@chinameiliduo.com
地址: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18号
国外总部:欧洲波兰
Tel:0048-792-870-288
E-mail:chinameiliduo@163.com
Add:Plamd Warszawa——mokotow Cybernetyk1 2#
“后疫情时代”,面对经济全球化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交织的复杂局面,中欧双方深化经贸合作、携手应对,不仅事关中国和欧盟的经济增长,而且对全球的经济复苏与全球经济增长新格局的形成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1.走向高水平开放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交织的重大选择
(1)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当前,中国正在从过去的以货物贸易为主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2014-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由3.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5.4万亿元人民币,占比由12.3%提高至14.6%。
(2)以制度型开放为突出特点。从商品要素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突出特点,即推动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与国际对接。比如,中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逐年降低,2020年全国负面清单减到33条,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减至30条。今年6月1日,中国宣布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打造高水平开放新高地,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并将在行政、立法、司法等制度集成创新上做出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探索。
(3)以多边双边自由贸易为重大任务。例如,高度注重中欧经贸合作,积极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最后谈判;积极推进中日韩经贸合作进程;积极推动RCEP早日签署生效。
2.中国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需要高水平开放的支撑
(1)中国的“双循环”不是另寻发展出路,而是与经济转型升级紧密融合。中国的“双循环”,是建立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藏巨大内需潜力这一战略基点上的。预计未来10-15年,中国服务业占比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还有20-3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中国服务型消费占比至少有10-15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到2035年左右,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占比将达到60%;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至少还有10-15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至少还有20-25个百分点的空间。
(2)中国的“双循环”需要高水平开放的支撑。中国实行“双循环”,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进一步推动国内规则、规制、标准与国际对接融合,使国内市场更好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实现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顺畅联通。
(3)中国“双循环”不是政府主导,而是要深化市场化改革,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路子。
3.中国高水平开放与“双循环”将拓宽中欧经贸合作的空间
(1)中国消费成为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动力。未来5-10年,中国14亿人的服务型消费至少有10-15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今年前8个月,中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24.6%。中国服务型消费的巨大潜力,与欧盟具有比较优势的研发、金融、医疗、职业教育等服务业供给能力之间,具有极强的互补性,欧盟企业在华市场空间将明显加大。
(2)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中欧经贸合作的需求增大。服务贸易是中欧经贸合作的最大潜力所在。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为14.6%,比全球平均水平23.8%低9.2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中国就已经是欧盟服务出口增速最快的市场。目前,中欧服务贸易占中欧贸易总额的比重只有14%左右。如果中欧服务贸易占比达到当前23.8%的全球平均水平,中欧服务贸易规模将达1678亿美元;如果占比达到30%,规模将达2115亿美元,是当前的一倍多。
(3)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中欧经贸合作的新动力。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总量的32.9%。据测算,2030年中国数字贸易将达到37万亿元人民币,是目前的11倍。中国与欧盟打造数字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加快数字经济市场开放,共同建设全球性、区域性数字经济联盟,将成为中欧合作的新动力。
总的观点:中国走向高水平开放的“双循环”,将对中欧经贸合作带来积极影响。建议:探索启动中欧产业项下的在自由贸易,信息、教育、医疗、健康、文化、环保等产业项下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共同打造中欧经贸合作新平台,如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率先引进欧盟服务标准,打造一个高水平的中欧服务贸易合作新平台。
扫一扫有惊喜哦